東莞市常平鎮(zhèn)僑聯(lián)關懷自梳女
時間:2010-09-29
來源:
【字體:大 中 小】
分享到:
??? 今年以來,東莞市常平鎮(zhèn)僑聯(lián)為幫助在該鎮(zhèn)生活的孤寡老歸僑自梳女解決生活難題,通過媒體的跟蹤報道,集結政府以及社會愛心力量為她們解決生活困難。從中引出了一幕幕感人的場景……
鴉片戰(zhàn)爭及民國時期,當時包括常平在內的東莞地區(qū)的不少婦女遠渡南洋謀生,當時流傳在南洋群島一帶婦女中間的“洲府歌”,又名“過埠歌”,是當時出洋婦女的辛酸情況的生動表現。目前,常平還生活著10多位歸僑的自梳女,她們守著寂寞,省吃儉用,終身未嫁,她們中最大的已經有91歲高齡,最小的也有60多歲。
?
自梳女阿英
?
??? 陳柳英是從南洋回來的歸僑自梳女,原籍朗貝村。1934年,阿英背井離鄉(xiāng)去馬來西亞打工,在國外辛苦勞作了五十載,直到1987年才回常平安渡晚年,今年她已經有91歲了。
??? 記者來到位于振南街的“十姐妹屋”,阿英和另一位跟她有同樣經歷的老人就住在這里。這是座老瓦房,大約有七、八十平方米。當阿英蹣跚地推開大門,她單薄瘦弱的身子在陽光的折射下顯得特別孤獨。
??? 從外頭往屋內看,屋里的光線暗淡,里面的空氣也有點潮濕,帶有泥土的味道。除了一些簡陋的家具外,并無多余的東西。客廳里也因空蕩而顯得倍加冷清。右邊墻上掛著兩排一尺多大的照片,那都是“自梳女”們當年的玉照,盡管照片已舊得發(fā)黃,然而她們如花似玉、秀麗端莊的面孔還依稀可辨。如今,照片里的老人大部份已經離世了。
??? 客廳后有個簡陋的臥室,里面只擺放了一張床,床是用兩張長木凳拼湊而成,上面放兩塊大木板架起來的,床上還架著一張破舊的蚊帳,這就是另一位87歲老人的臥室。臥室后面有條陜長的木梯通往樓閣,梯子很陡,有20多個臺階,91歲阿英每天要從這條陡陜的梯子爬上爬下。
??? “自己的頭發(fā)自己梳,自己的生活自己理,自己的飯自己煮、自己的苦樂自己享”。在外人看來,漫漫長夜與青燈孤影做伴、未曾為人妻為人母的阿英,可謂吃夠人間苦難,犧牲了一輩子的幸福。阿英與記者說到開心的事情會開心的笑起來,但是,當記者問到“真的不后悔嗎”時,她的回答“現在都成這樣了,后悔也沒有用”,話語中透露出對當初“自梳”選擇的無奈。
??? 自梳女是清代以來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獨有的一種民俗。過去未婚女子留著辮子,出嫁時由母親或女性長輩將頭發(fā)梳起束髻;而立志不嫁者則在履行了一定的儀式后,由年長的不嫁者將辮子梳起,此后,該女子即為“梳起”,正式成為“自梳女”,保持獨身至死。在多數出南洋的婦女中,很多不嫁的婦女均稱自己為“自梳女”。解放后,自梳女的風俗漸漸消失。
?
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
?
???? 陳英出生的那個年代,國家動亂、民不聊生,為了生存,阿英不顧家人的反對,滿懷著對南洋生活的向往,踏上渡輪,漂洋過海,經過7個晝夜和無數的風浪,終于到達馬來西亞,這是陳英人生重要的轉接點。
??? 起初,阿英來到馬來西亞,人生路不熟,在水客的安排下,交了幾個馬幣,住進了“公司屋”。當時來南洋打工的姐妹也很多,“公司屋”住滿了從中國遠渡而來的女人,很擁擠。阿英東奔西跑,幾經波折,才找到了一份工作,由于種種原因,陳英沒做多久便辭退了。在國外生活的最初幾年里,陳英連續(xù)換了幾份工作,日子過得相當艱難。她曾想過回國,可路途遙遠、囊中羞澀。她也深知,當時國內人們還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她還要贍養(yǎng)父母,供弟妹讀書,想到此,她還是硬著頭皮,既來之,即安之。最后,阿英在一家馬來西亞籍的福建人家里做住家工,一做就是47年。
??? 做住家工,長期吃住在主人家,工作時間長自不說,而且社會地位低下。每天,天色還沒亮,陳英就要起床做飯、打掃房間、洗衣服、買菜、帶小孩,一直忙到晚上9點多才能停下來手中的活兒。當時她的主人家尤其愛吃咖喱,阿英每天都要都拿著圓石梗把生咖喱磨成咖喱粉,咖喱所散發(fā)的刺鼻的辣味,常常把她熏得直流眼淚,雙手辣得如火燎般生疼。長時期的打磨,幾十年下來,她的10只手指的指頭都變形彎曲,不能再伸直了。還記得剛工作時,她每月的工資只有3-5元馬幣,但她仍舍不得花多半點的錢,總是把錢儲起來,寄回國內養(yǎng)父母,供弟妹們讀書。眨眼間,43年就過去了,每天幾乎都是這重復著這樣勞苦的生活,她的青春就是這樣逝去了,為了家庭,她終生未嫁。
??? 隨著阿英年紀漸大,在國外沒親人,她于1987年,回到了常平“十姐妹屋”住下??墒羌亦l(xiāng)變了,父母不在人世,親人也疏遠了,陳英一生未婚,無依無靠,在她年老時顯得格外孤寂,現在她和另一位也有同樣經歷的87歲的婆婆住在一起。她們的生活過得很節(jié)儉,上一頓的剩飯,下一頓再熱一熱接著吃。即使是剩下的菜湯,也接著吃。炎炎夏日,她舍不得開風扇。時值夜幕降臨時分,小巷四周,燈火輝煌,這里與城市的繁華極不協(xié)調。即使阿英身體不舒服了,躺在床上昏睡幾天,也舍不得花錢去看醫(yī)生。阿英說,她們都沒有親人,只能靠自己一輩子辛苦攢下的血汗錢渡余生。
?
居委會補助3000元修葺房屋
?
??? 自從有關《自梳女阿英》的報道刊登后,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同時喚起了善良人們對“自梳女”阿英凄涼命運的同情。然而,更多的則是對歸僑孤寡老人老年生活給予了熱切的關懷。
??? 據常平圩正南街街道辦事處的管理人員介紹,看到有關《自梳女阿英》的報道后,鎮(zhèn)有關部門和居委會的領導以及婦女干部曾多次登門看望這位自強不息的歸僑孤寡老人,通過現場察看和詳細了解阿英的生活情況后,居委會決定拿出3000元幫助她們改善住房條件。
??? 據了解,阿英和另一位姐妹同居在正南街23號的“十姐妹屋”,房子是木制磚瓦結構,共有兩層,中間有一個20多平方米的小隔樓,阿英和姐妹的睡房就在這間架空的二層隔樓里。聽說,房子是在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由出洋打工的“自梳女”集體出資修建的。由于年久失修,房子部分地方出現裂痕,油漆脫落,存在安全隱患。特別是從樓下通往樓上是一個木制的懸梯,懸梯的斜坡度達到60度,每次攀爬上下梯,對于一個91歲的老人家來說存在隨時都有摔傷的危險。況且,二樓的隔板都是木制的、屋頂又是磚瓦結構,阿英睡在架空的閣樓,頭頂瓦片、腳踏虛實,說不準哪天會塌下來。
??? 近日,當記者跟隨居委會的干部再次來到這間屋里時,看到樓下的大堂已經用磚墻隔成了兩個單間,阿英和她的姐妹正準備從樓上搬到樓下睡。同時,廚房配備了煤氣灶,廁所也安裝了抽水馬桶,破損的外墻都進行了加固和重新粉刷,現在屋內空氣流通,環(huán)境煥然一新。
??? 當天,居委會婦女干部還給阿英老人帶來了一個令她特別興奮的消息,在各級部門的高度重視下,阿英已經被納入該鎮(zhèn)最低生活保障對象,每月將享受到最低生活補助320元。此時,回到祖國安度晚年的歸僑孤寡老人抑制不住內心的喜悅,人間情感交織,溫暖伴隨幸福,讓歸僑花甲老人眼眶濕潤。
(東莞市常平鎮(zhèn)僑聯(lián)/2005年11月11日 )